▎義民廟的由來
臺灣有將近1萬5千座廟宇,其中義民廟只佔30多座,是少數中的少數。義民廟的興起,簡單來說,於1786年林爽文起兵從攻打彰化後,再逐漸往北進攻丁新竹,往南進攻嘉義,位於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為了保衛家園,紛紛招集義民軍抵抗林爽文的攻打,林爽文被平定後,義民軍的遺骸多達兩百多具,並葬於新竹褒忠亭義民廟,廟後方的墓塚就是埋藏義民軍的地方。
旅人小時候還記得後方的墓塚規畫成公園,而且常常跟家人在那裡玩遊樂設施,是當時很熱門的宗教景點,臺灣各地也有許多義民廟也因為對地方有義,開始修建廟宇,尤其以客家區域為重。
「褒忠」兩字是林爽文事件後乾隆皇帝所賜給客家人的封號,另外平定林爽文的還有漳州人、泉州人及原住民,也賜予漳州人「思義」、泉州人「旌義」及原住民「效順」的封號。
▎走入永靖獨鰲村
客家義民爺被群眾注意到,從客家人發起的「還我母語運動」開始,後來陸陸續續有一些關於客家義民爺的活動,讓我們普遍認知到客家與義民爺信仰的緊密。
永靖恩烈祠位於獨鰲村內,這一間不算小的廟宇座落在村裡感覺特別凸顯,左右對稱的建築和旁邊的山水造景特別吸引旅人前往一看,若大的拜亭其實廟宇只供奉一塊雕刻精緻的牌位,上面寫著「開墾大功德恩烈公暨十三位香座」。
▎永靖恩烈祠的義民爺
永靖恩烈祠義民廟的故事,其實跟林爽文完全沒有關係,關於永靖恩烈祠義民爺的由來,官方說法為永靖獨鰲和田尾打簾方面的大租是每甲徵收稻穀八石,可是當時駐在鹿港的施將軍,郤向人民徵收一甲十石,並強迫人民要運到鹿港。就因為他非法徵收重租,使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當時永靖莊的13位義民為此憤慨,便親去福建府提出上訴,由官方做主賜予公秤、石斗各一,並令租館改往佃農住處就地評量,苛政得以革除。
可是當這13義民回來途經鹿港時,郤慘遭施將軍毒害;其中有一人僥倖逃回家中告知鄉親,但隨後仍毒發身亡,經莊民共同商議,集資建祠,定名「恩烈祠」。最特別的是,廟內除了供奉義民爺之外,也祭祀日治時期治水有功的北斗辦務署署長小柳重道及屬員野口新太郎、副島傳七等人。
▎堅韌的客家精神
雖然恩烈祠的故事跟林爽文事件無關,也有人問過旅人,義民爺往往是無主孤魂,為何不是有應公廟之類的廟宇,這關乎到不同形式的神,有應公或水流媽廟等是因為常有冤屈,或是安撫魂魄所設立,而義民爺因「義」而祭祀,先民為了保護家鄉或替族群發聲而遭到迫害而亡,也就是說,義民爺的信仰更凝聚客家人對於義士的感念,當然不僅是客家區才有義民廟,雲林北港也有一處閩南人祭祀的義民廟。
旅人走進永靖將近五個月的時間,即便聽到的都是閩南語,也常聽到永靖人說自己是「客底」,但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間恩烈祠義民廟卻不會有與永靖客家人稱自己為客底的疏離感,也許是那份對義民爺的共同情懷,讓旅人覺得精神上與永靖人又更相近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