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市場很有趣,如臺北三重的三和夜市,早上是中央市場,從早到晚都提供這一帶居民和遊客探訪美食的好地方,既生活又有觀光價值,或是像北港牛墟,每逢國曆日期尾數3、6、9,時間從早上4點到中午12點就結束,北港牛墟早期是販賣牛隻而形成的市場,現在已沒有牛隻販售,反而成為販售稀奇古怪商品的市場,從農具、蛇、海鮮到靈芝、二手家具和小吃,各種應有盡有,北港牛墟已經跟北港在地的市場區隔化。
臺灣市場已經形成常民文化,一個地方的發展,伴隨市場的機能性越來越高,也留下不同年代的歷史痕跡,這篇我們就來帶大家認識永靖人日常中的今昔吧!
永靖市場
永靖市場的主要街道,從停車場開始延伸下去,有趣的是,攤商都往道路的方向擺攤開店,原先的市場已經逐漸喪失功能,我們可以看到一塊匾額,上面寫著「民之福址」,永靖第一民有市場於民國74年落成,這棟建築成為永靖人市集的一個聚集地,如今隨著市場的發展擴張,裡面剩下不多的攤商。一進到市集可以看到圓牆,這個圓牆看似是將管線給藏起來用,上面貼著一些勸世文,似乎還可以看到過去永靖附近的房價呢!
建築內似乎將肉類似蔬果類分做兩邊販售,階梯型的空間主要是擺放蔬果用,每一個空間都有提供水龍頭跟洗水糟,個人覺得很方便,又很衛生,但裡面的商家所剩無幾。
建築內幾乎以生鮮肉製品的商家為現存,偶爾可以看到客人進來購買,靠近馬路邊也有一些小吃店,冰品也非常便宜!
小吃店這一面是市場的另一個出口,旁邊是八堡二圳。一個地方的發展起始,有水的地方就容易形成市集,然後有了廟宇,就逐漸發展周邊和市容。
永靖市場街屋型態-前街接後街
延著建築內部的外側,可以看到一些店家還做著生意,其實這些是市場內的街屋,前後門是連通的,無論你從前門還是從後門都可以進到商家選購。
這些街屋的隔局幾乎都相同,後面都有一個徒長的樓梯通往店家的二樓,仔細觀察非常有趣,有很有年代感的手繪風,還有發現永靖有幾間製麵廠,可以得知永靖的麵店有多少了吧!
我在永靖市場的農藥行找到了一個老物件,一開始被農藥行的綠色櫃子吸引,由於老闆一直說這些櫃子很醜,不適合拍,我才將目光轉移到這個許可證上,還好老闆讓我拍了這張照,許可證上寫 「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老闆說這個牌子有40幾年的歷史,以前要掛這個牌子才能販售農藥,算是誤打誤撞,發現這個小寶物。
有市場的地方,常常會有土地公鎮守,在拍攝的同時,也遇到大哥在詢問我在做什麼,所以就入鏡啦!其實在拍攝永靖市場時,常引請店家們的關注,大家都希望我能把他們拍的美一點,永靖人真的很可愛!
圖說:⚠ 作者已保持社交距離,並全程配戴口罩及遵循疾管署最新防疫指引。
⚠ 提醒您:防範新冠肺炎,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疾管署最新防疫指引。如違者經勸導不聽者主管機關將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得處以新台幣3000元至1萬5000元罰鍰。
離開這棟建築後才是熱鬧的市街,青菜水果、雞鴨魚肉和生活用品,各式小菜通通都有,市場內總是彌漫著生血肉與煎炸美食的味道交織而成,有了這些味道,才是我們熟悉的市場生活。
永靖果菜市場
永靖第一民有市場出到鬧街後的另一頭,有一棟鐵皮屋頂搭建的建築,雖然裡面只有幾間服飾店和素食店,特別的是,永靖市場可以看到竹製的籃子和塑膠籃,雖然竹製籃看似做工繁複,我想這才是最堅固又環保的材質。
第一市場內的建築興衰,可以看到過去對市場的規劃和街屋,或是經過世代所保留的物件和使用物件,這些都是第一市場所保留下來的歷史痕跡和常民的生活,它新舊交疊,也隨著世代更迭,來一趟永靖市場之旅,除了美食以外,尋找這些老物件也是很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