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靖少年」緣起 ⚾
棒球不是容易推廣的運動,畢竟一支球隊至少要9名先發球員,投球和打擊是截然不同的藝術,每個守備位置的技術則不盡相同。回憶成立之初,實在難以預料這支球隊能走多遠、打多久,只對協助帶隊的施教練說:「我們就做我們能做的吧。」
從取隊名、球衣設計到宣傳,由永靖共好協會一手包辦,而永靖國中則負責協調場地,並由校隊教練親自帶隊練球,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接棒未來提供球隊成立經費,並每年商請2到3位味全龍職業棒球員,下鄉傳授學員專業技術。猜猜來過的球員有誰?可是有大名鼎鼎的徐若熙和劉基鴻!
你若問,當初成立這支球隊有什麼目的?
「好想打棒球啊!」是的,勇靖少年棒球隊,就是為了永靖鄉想打棒球的孩子而生。
當然,球隊裡並非只有永靖人,甚至有從雲林遠道而來助陣的兄弟檔,身高不是特別高,膚色黝黑,球技卻有目共睹,很快就成為固定的先發球員。甚至,還有弟弟玩得很開心,既然固定的禮拜天練球日,全家都會一起出動,弟弟打球,家人們就在球場一旁的草地野餐,看著看著,國中的姊姊也一起加入球隊,喜歡打羽毛球的她,丟起棒球毫不含糊。當然,球隊上也有丟起球來架勢十足,很容易把他想像成先發投手的球員,私底下卻是位會隨著K-Pop音樂響起,害羞但毫不掩飾的跟著唱的小男孩。
在勇靖少年棒球隊裡,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沒有軍隊式管理,只有快樂打球、快樂比賽、快樂接受結果。
⚾ 勇靖少年魂不滅 ⚾
聽起來很順利吧?一點也不,這是一個已被螢幕霸佔發球權的世界。
想像一下7月夏天的早晨,陽光毫不留情,不灼傷表皮細胞勢不罷休,已經很難,把孩子們召集在紅土上享受塵土飛揚。那時候,為了負責球隊點名,總是要第一個到達球場,但看著孩子一個個來了,臉上寫著笑容來了,樂樂立刻接手大腦裡的掌舵(如果你看過腦筋急轉彎電影就知道我在說什麼)。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在這裡的每個人,都心甘情願的每個週末準時到球場報到、繼續耕耘著。相信任何有血有淚的人,都會願意這麼做。
這些年來,亞洲持續談論著地方創生,對於鄉村產業發展的關注一直沒有少過。然而,站在一位青年的角度,如果要回到鄉村成家立業,無可避免要思考到孩子的成長環境。勇靖少年棒球隊的成立,其實就是永靖共好協會心目中地方創生政策的一環。當然,所有事情從無到有,總會面臨到人力、資金量能不足的阻礙,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活在當下,為每一天做出最好的選擇。
所以說,這支球隊能打到什麼時候?只要還有人願意帶領下去,勇靖少年魂就會繼續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