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有客家味的土地公
旅人所熟悉的土地公,客家人稱伯公,這樣的稱呼更為親切,土地公廟的位置常出現在村落、田邊或是河圳旁守護村民,所以土地公對旅人來說,是日常型的神祇,既親切又愛管事。雖然土地公的信仰並非客家獨有,但在臺灣客家區卻有幾個對於土地公廟的建築特色及風水觀念,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稱為「化胎」,也稱為「花胎」,化胎是廟宇後方像山丘的半圓型土堆,在南部甚至用石碑作為祭壇,上面刻福德正神四個字,乍看之下跟墳墓一模一樣。化胎的建築特色結合風水「天圓地方」的觀念在裡面,在臺灣形成獨特的土地公廟宇的形式,待旅人未來在彰化行走,如有看到類似的形式再分享給大家。
二、榕樹不容人,伴隨土地公
化胎的形式已經成為旅人對土地公廟的印象,在走訪永靖的期間,卻還沒有看到明顯有化胎特色的土地公廟,永靖的土地公廟多半形式小,有點像五營將軍廟,像是鎮守村莊的廟宇。旅人走進光雲村內,看到一座土地公廟,廟名為天福宮,廟的建築不大,廟內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廟旁的樂捐芳名,有九成五都是詹姓,可見五雲村內詹氏是大姓,廟後方有一棵榕樹,榕樹又稱風水樹,是土地公廟常結合的植栽,榕樹後方用鐵皮圍一個半圓,有一點化胎的感覺,雖然像是有意圍起來做為美觀或是阻擋植被,但不小心有那麼一點客家元素,旅人內心卻有一份對客家的熟悉感。
三、清福宮福神老爺
接著旅人繞行永靖,正當天熱想休息的時候,看到一間土地公廟「清福宮」,廟體不大,但上方的紅燈籠卻很吸引旅人的目光,廟後方也有一棵大榕樹,乍看之下以為這座廟跟榕樹佔據馬路一大半的位置,非常的顯眼。旁邊還有五營將軍廟,這讓旅人感到好奇,一般土地公廟旁常見的廟宇不是水流公、水流媽,就是萬善爺廟,伴隨五營將軍讓旅人覺得,永靖的土地公難道也需動用五營嗎?廟內除了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外,中間還有一塊福德正神牌,前方的石香爐似乎年代久遠,讓我想到先民渡海來臺,有的會以小神尊、香火、法器、神牌或是香爐的方式渡海來臺,但臺灣的土地公信仰偏向對大自然的信仰,在客家區很多都是用石頭或石板雕刻出土地公的神像。再看看旁邊的籤筒,上面貼著福神老爺,可見這一帶的永靖人不稱土地公為伯公,為福神老爺。
四、百年石板廟
清福宮過一條小馬路,可以看到一座石廟,老實說石頭做的土地公廟算是滿常見的古廟之一,但是清福宮的這間石板廟,卻是永靖發展史上的重要文物,石板廟外觀樸實無華,過於平整的石板讓人覺得很新奇。文獻上寫到「清福宮石板廟位於彰化縣永靖鄉陳厝厝,粵籍潮州府饒平地方的客家人當年到大武郡拓墾,帶來故鄉的伯公香火保佑族人。待開發到一定規模後,招募金錢在土地上蓋了伯公廟庇佑鄉土,即為現今清福宮的前身。後來在清乾隆年間(西元1736-1795年),以16塊花崗石建成,其石材來源都是來自貿易的戎克船之壓艙石,其石板上刻有捐獻人的名字,這些名字跟地方姓氏的族譜相符」。文獻說明土地公的香火是由原鄉帶來,代表延續族人的信仰,也持續承載族人對土地的依附性,所以永靖人從原鄉將土地公香火帶進來,也代表永靖人對這片土地的認同進而發展起來。
五、百年柑仔店
福清宮石板廟的對面是一間看起來沒有在營運的福佬客故事館,網路上也查不到有營運過的痕跡,不知道是因疫情的關係停擺還是沒有舉辦活動而停擺。福佬客故事館隔壁是百年柑仔店,雖然店面看不出來有百年的風味,但裡面賣的古早味零食,卻有滿滿的復古味,尤其是郵政代辦所的功能,更是結合村民不便到市街郵局,轉請柑仔店代辦。旅人小時候偶爾也會到柑仔店買郵票或是請老闆幫忙寄信,看到這個功能真的太懷念了!基於這份懷舊之情,旅人在冰箱中挑選一瓶古早味的冰淇淋汽水,雖然不是早期的綠瓶裝,但味道一點也沒變。在百年古廟旁的百年柑仔店,喝上一瓶古早味汽水,透過一口清涼,旅人也跌進專屬於永靖文化的溫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