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公壽慶 頭牙請你來~食福、吃丁酒
正月歡喜迎新春後,緊接著二月就是百工百業回歸正常運作的日子,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
也是向[福德正神、土地公、伯公]祈求一年財利亨通的重要民俗祭典日。
正月歡喜迎新春後,緊接著二月就是百工百業回歸正常運作的日子,二月二日俗稱[龍抬頭]
也是向[福德正神、土地公、伯公]祈求一年財利亨通的重要民俗祭典日。
早年居民家中有添丁者,在正月15就用閹雞祭拜土地公、生女則用豬頭皮、豬肉塊,土地公廟隔天將這些供品煮成麻油雞,讓附近居民共享,形成「吃丁酒」習俗,分享添丁弄瓦的喜氣,也象徵土地公享福氣。
永靖鄉清福宮是客家人對伯公信仰的重要場所,每逢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這一天,清福宮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典,擺上「丁酒」,與居民共享伯公的福氣。
「吃丁酒」又稱「吃福」、「食福」,是居民感謝土地公庇佑鄉里,子孫綿延添丁發財。
食福作為台灣客家和閩南文化中的重要習俗,不僅反映了人們對土地公的崇敬與感恩,也展示了社區間的凝聚力與共享精神。
三牲:豬肉、全雞、全魚或全鴨等三牲,三牲在供桌的排法為豬肉居中,雞與魚置兩旁。
四果:象徵四季平安,水果種類以「單數」為宜,可以挑選數種當季水果來祭拜。可選擇香蕉、李子、水梨、棗子、鳳梨。
酒:代表活得長長久久,健康長壽,或是財源滾滾,長長久久;或可用清茶3杯。
鮮花一對。
香:一般選擇檀香或沉香等香木,或以土地公形象的香燭。
三色金:壽金、刈金、福金。
壽桃、壽麵:幫土地公慶生時可以供奉。
祭拜土地公的供品另外還可以準備有特別含意的供品:
●帶殼花生,敬拜土地公之後剝殼吃,表示剝去壞運、吉祥開運。
清福宮石板廟的前世與今生,廟體建築置放同一處見證著歷史古蹟之美
清福宮石板廟位於彰化縣永靖鄉陳厝厝,粵籍潮州府饒平地方的客家人當年到大武郡拓墾,帶來故鄉的伯公香火保佑族人。最早的清福宮是用土埆搭建,清雍正年間改建,廟體由16塊花崗石建成,其石材來源都是來自貿易的戎克船之壓艙石,其石板上刻有捐獻人的名字,這些名字跟地方姓氏的族譜相符,石板廟見證了先民開墾的歷程。石板廟的屋頂是用石材覆蓋,在屋脊上用了精巧的燕尾造型。待開發到一定規模後,招募金錢在土地上蓋了伯公廟庇佑鄉土,即為現今清福宮的前身。
石板廟的結構很完整,在廟身側邊石板還刻有沿革、捐獻人姓名以及禁止事項,不過沿革並沒有落款與時間。
清福宮在民國96年(西元2007年)改建,原拆除本來的石板廟體,改為新的廟宇,後來經過地方人士奔走勘查,基於緬懷先人的心情而保留石板廟,將原本的石板廟體遷移到五汴巷。之後在民國107年(西元2018年)再次遷回原址,位於新清福宮的廟埕前方,新舊廟體一起保佑鄉土。